歷史沿革

[緣由]
       
嘉義縣東石鄉洲仔村慈安宮(現擴建為臥龍港代天府),吳府千歲(村人稱老三王),在鄉里間救人無數,早已神威傳播。民國四十五年取陳嫌為乩生後,更是大發神威,抓妖、治病、消災、解厄、無所不能。時因村中子弟大量出外謀生,遂指示乩生陳嫌北上,但陳嫌有兩個兒子在高雄做架橋工,工作性質相當危險,所以選擇南下照顧其子,不願北上。

    民國五十九年春,陳天註(陳嫌堂兄)回鄉為其父撿骨,因他當時身患肺癆身體異常虛弱,陳嫌剛好有事回家,見狀不敢讓他單獨北上,決定親自護送到家後,親友聞訊趕來探望,此時陳天註之子陳萬見因其父不肯赴院就醫,命又危在旦夕,遂請其叔央請「老三王」馬上起駕救其父命。陳嫌叫他去借手輦(手轎仔),借來之後,「老三王」馬上起駕出符令,並指示準備一瓢清水、一個碗及煎藥器具。備妥之後,在眾人面前將水瓢裡的水道滿一整碗,再倒入小水壺中加入符令放在炉上煎煮,在壺口插入三柱清香。約半柱香過後,「老三王」指示將水倒回碗內。此時神奇的現象發生了,符水倒滿一碗後,竟多出了二分,眾人見了目瞪口呆。陳天註喝完符水後,人漸漸清醒,就此康復。陳萬見也因此發願終生問神服務,做王爺的筆生。

    陳天註病癒後,經常催促其弟北上發展,陳嫌也意識到神意不可違逆,遂於民國五十九年農曆四月底由高雄連夜北上搬到台北市東園街一○○巷內之平房(現德昌街路中間)正式定居台北(虫加)蚋莊

[「三王會」的雛型與台北「開基吳府千歲」的由來]
       

    陳嫌北上之後與其三子陳耀明以製造金紙維生,店內供奉洲仔村「老三王」。散落在台北各角落的洲仔村子弟聞訊絡繹聚集而來,小小的店內每天晚上聚滿人潮,問事、治病者不計其數。眾人之事必有公共開銷,此時由李金獅發起,結合周清郎、陳金進、顏平、陳老陣、陳金柱、陳朝宗、陳天註八人,每人每月捐款五十元作為公共開支,是為「三王會」的開始。其後發展為數百人,每人每月捐款一百元的規模。

       此時有信眾問其來歷,人曰: 來台一百八十年」。算一算到今年「老三王」的金身也有二百二十年的歷史了。「老三王」是洲仔村慈安宮鎮宮之寶,不可能長駐在外,因此陳嫌提議雕刻分身,經「老三王」同意,由李金獅與陳嫌共同出資,請朴子老雕刻師陳明亮親自操刀,民國五十九年農曆夏初六月三日,「老三王」起駕為其開光點眼;沉香轉降入座、佑前座駕頂位,是為台北慈安宮「開基吳府千歲」。同年農曆九月十四日,隨同「老三王」回洲仔村慈安宮祖廟進香,台北隨行信眾有一台遊覽車之多。隔天九月十五日「吳府千歲」聖誕日,隨洲仔村慈安宮五府千歲到南鯤身代天府會香。
 
[四處遷徙,終回原點,地裡原來在此「三王壇」的遷移史]
      
    「老三王」除了治病、消災、解厄等神威外,最擅長的還有「看地理」。當時的神壇並無固定居所,陳嫌搬到哪裡,神就跟他到哪裡,俗稱「三王壇」其實就是他家的大廳。平房被拆闢建德昌街後,搬到現在民和街79號,四個月後又搬到現在民和街816號。民國六十一年秋,曾刻李、池、朱、范四王爺金身。同年南下進香時,在朴子光明路260號老雕刻師處,「老三王」親自起駕為四座神尊開光點眼。台北開基「五府千歲」金身全員到齊。

        雖然搬來搬去,但信眾卻是越聚越多,民國六十二年南下進香時,隨香的善男信女已達六部遊覽車之多。民國六十二年冬,陳嫌又搬家了,眾神被安置在板橋華江橋下的「鐵仔廠」(廢鐵廠)。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除了少數主事者知道外,眾善男信女到處找不到「三王壇」,原來離(虫加)蚋莊是這麼嚴重的事。民國六十三年夏天,多人聚集板橋商討「三王壇」何去何從?經決議:商請「吳府千歲」重回(虫加)蚋莊,眾人出資租屋安置眾神尊。請示同意後,於同年秋天,千餘信徒焚香膜拜,徒步經華江橋,隊伍綿延一公里,浩浩蕩蕩、鑼鼓喧天,將「吳府千歲」迎回(虫加)蚋莊現在民和街79號安奉。之後信眾重新聚集,此時雖無管理委員會,但「公廟」的型態已見形成。神運多舛,民國六十四年因屋主要拆屋重建,眾神又將面臨搬家的命運。此時李金獅提「購屋建宮」之議,獲多人支持,他便著手找屋。說也奇怪,東搬西遷後,竟然又找回德昌街現址。眾人終於明瞭;地理在此。

[眾志成城,「台北慈安宮」落成使用]

    當時台灣的經濟還很艱困,眾善男信女都不是什麼「有錢人」,但是大家一條心,黃土變成金,有的人標會籌錢,有的人出體力、技術做工。民國六十四年乙卯年農曆十二月十八日「台北慈安宮」落成。「老三王」親自起駕,主持眾神安座大典。該日訂為開宮紀念日。「老三王」並親自為鎮殿「三太子」、「山軍虎爺」開光點眼。「台北慈安宮」取祖廟之名,冠台北與之區分。

[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

        民國六十五年農曆六月十八日,池府王爺聖誕日,由眾人推舉周介鐵先生擔任第一任主任委員,林讚武先生任第一任主持,「台北慈安宮」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定每屆任期三年,連選得連任

[本宮二「三王」由來]

    民國六十六年本宮雕刻「吳府千歲」分身神尊供各界輪流請回供奉。本供稱「二三王」。民國九十年陳嫌托夢給林進財速回本宮「受禁」。同年農曆六月六日,林進財在本宮受禁九天,正式成為「二三王」乩生。本宮吳二三府帥印,於民國九十九年歲次庚寅三月廿三日下午未時,敬拜玉皇上帝大天尊領旨。

[淵府千歲]

    淵府千歲是洲仔村陳姓五房內子弟輪流供奉之王爺,其歷史與「老三王」相當。村人稱「老淵王」。據村人言;淵府千歲二次「採乩」均被「老三王」捷足先登,因二尊王爺對其「乩生」的任用條件相當嚴格:()不貪不取、()積極奉獻、()性格忠厚老實。所以淵府千歲通常借用「老三王」乩生起駕辦事,至今仍未「採乩」。其金身已入公廟(臥龍港代天府)為鎮公之寶。民國六十七年,洲仔村陳家子弟雕刻淵府千歲分身入「台北慈安宮」供奉,為本宮主祀神明。

[誦經班成立]

    民國六十八年由委員會提議成立誦經班,第一任班長由石李東珠女士擔任,成員十二人。

[朴子配天宮二媽與本宮三媽]

    民國六十九年農曆五月六日,鍾羅秀枝女士由朴仔配天宮請回編號一九八號「二媽」金身回家供奉,隔年參與本宮信眾私下籌組的進香團南下進香,回台北後「二媽」指示其金身要留在本宮,鍾羅秀枝女士便將「二媽」金身捐出歸公。民國七十五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取趙洪章女士為其正轎手,是為本宮主祠之「二媽祖」。民國六十九年春,東石鄉笨港港口宮「三媽」借「三王乩」陳嫌起駕,指示其分身要駐守本宮,遂於同年雕刻「三媽」金身,稱本宮「三媽祖」。民國七十五年取林來好女士為正轎手。

[阿里山驚魂]

    民國七十一年農曆三月,本宮善男信女照例私下組團南下進香,本宮「二媽」、「三媽」隨行。三月十七日在朴子配天公請眾入廟安座後,二部遊覽車的隨香善男信女前往阿里山遊玩。留守人員突見插在配天宮廟前,本宮的黑令旗自動旋轉、呼呼作響。心想有事發生,果不其然,當天前往阿里山的小火車被崩塌的山洞壓垮,造成十三死、數十人輕重傷的慘劇,但本宮八十幾名善男信女竟毫髮無傷。據當事人表示,他們被一名不知名人士趕到最後兩節車廂,落下的巨石就壓在他們的前面。最後兩節車廂的所有乘客,無一受傷。眾善男信女均感受到本宮眾神明的保佑。

[「媽祖生」進香]

    民國七十二年農曆三月,本宮管理委員會有鑒於去年三月發生的「阿里山驚魂」事件,對香客進香時的安全責任更加重視,遂決議請示神明,由本宮統辦三月進香事宜。經神明同意後,本宮開始組織固定的三月進香團。此後本宮每年舉行二次南下進香行程:

()每年農曆三月十七、十八、十九日,首站神明駐驛朴子配天宮,次日神明駐驛東石港笨港港口宮,為「媽祖生」回祖廟進香


()每年農曆九月十一、十二、十三日首站駐驛東石鄉洲仔村臥龍港代天府,次日神明駐驛南鯤身代天府。為「吳府千歲」聖誕回祖廟進香。

[「過刀梯」展神威]

    民國七十一年三月「阿里山驚魂」事件後,信眾來廟參拜者越來越多,九月「吳府千歲」聖誕,南下進香團已超過三十部遊覽車,隨香人數超過千人。同年「老三王」指示:進香北返本宮後,舉辦「過刀梯」儀式。

   「刀梯」由一層層鋼釘、一層鋼刀組成(上、下各三十六層)。俗稱「七十二層刀梯」。當時由本宮委員陳培用和朱松兩位木工師傅合力打造,共同捐獻。農曆九月十五日「吳府千歲」聖誕當天,「老三王」起駕,帶領眾乩生、善男信女在圍觀群眾提心吊膽的注視下,一個階梯、一個階梯的往上走,此時炮火隆隆,「刀梯」壟罩在濃濃的煙霧中,當煙霧逐漸散去,可見人影時,眾人一個接一個平安的下梯,在眾人歡呼聲中,儀式順利完成。此後民國七十二、七十三年「吳府千歲」聖誕日,本宮連續舉行「過刀梯」儀式。前後共三年。民國七十七年「老三王」指示:本宮將再次舉行「過刀梯」儀式,並將刀梯升級到一○八層。陳培用與朱松兩委員接到指令後,再次合力打造一○八層新刀梯,並共同捐獻。民國七十八年農曆九月十五日「吳府千歲」聖誕日舉行了本宮第五次「過刀梯」聖誕。本來「過刀梯」儀式須連續三年舉辦,民國七十九年因「老三王」乩生陳嫌糖尿病引起併發症而截肢,本宮「過刀梯」因而中止。


[誼女聯誼會]

     民國七十四年本宮委員會陳竹旺發起誼女聯誼會受到十三位信女的響應,第一任班長由趙洪章女士擔任,副班長林來好女士。

[笨港港口宮「三媽」]

   民國七十八年陳竹旺與林環,從笨港港口宮請回編號31324號「三媽」分身,本為私家供奉。後「三媽」只是要駐守在本宮,是為本宮主祠的二「三媽」。民國八十一年取林環為乩生,林環在宮受禁十天。

[廈門馬巷「總巡王」]

    廈門馬巷「元威殿」據傳為「池府千歲」金身供奉,本宮稱之為「大陸總巡王」。

[大陸祖廟進香、橋美館「五王廟」老三王的故鄉]
    
    民國八十四年春,大陸馬巷池府千歲(總巡王)因「想家」起駕指示本宮會組團赴大陸進香。委員會便著手安排行程,並請示「老三王」大陸祖廟何在? 「老三王」起駕指示:石獅橋尾館。本宮委員會得到指示後,透過多種管道打聽,終獲馬巷「元威殿」主任委員許培坤來電告知地址:石獅市祥芝鎮橋美巷「五王廟」。果有其所,眾弟子均嘖嘖稱奇。

    民國八十四年農曆六月八日本宮委員會、善男信女一行,約六十人啟程往廈門,開啟了大陸祖廟進香的行程。
    橋美巷舊名「橋尾巷,是面臨台灣海峽的一條舊街道,街道寬約三個人身的寬度,極其狹窄,路面及兩邊的房子均為岩石砌成非常特殊,更奇特的是此街長度蜿蜒兩公里多,是一條商業街道,熱鬧非凡。「五王廟」座落於街尾岩壁上,面向台灣海峽,與台灣遙遙相對。

    這次的行程除了橋美館「五王廟」老三王的故鄉外,也包括馬巷元威殿「池府千歲」的祖廟與湄洲島「媽祖」祖廟。從此赴大陸祖廟進香,這三處為必到之行程,本宮赴大陸祖廟進香至今前後五次。

[「台北開基吳府千歲」正式取乩]

    民國八十七年農曆三月廿四日,洲仔村子弟陳銘村在本宮受禁十二天後出關。正式成為「開基吳府千歲」乩生,為本宮現在「主乩」。

[「老三王」乩生陳嫌過世]

    民國八十八年農曆十月廿一日,陳嫌過世,「台北慈安宮」歷任委員會幹部組織治喪委員會為其治喪。

[出巡澎湖]
  
    民國九十七年農曆三月六、七、八、九、十日,本宮「吳府千歲」隨南鯤鯓代天府「李府千歲」出巡澎湖。南鯤鯓代天府出巡澎湖,距今已八十二年。

沒有留言: